最新文章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萬能幹細胞 (iPS)」研究大突破

成功克服 "萬能幹細胞" (iPS 細胞) 容易癌化的問題, 我們為國家衛生研究院加油喝采!

本站收錄之
"萬能幹細胞"相關報導如下:

"人工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技術 或可再生健康胰島細胞

幹細胞及人造萬能細胞最新研究進展

鼠膚細胞複製鼠 誘導多功能細胞大突破

皮膚造幹細胞: 《時代》票選07年最大科學發現

------------------------------------------------------
研究萬能幹細胞 我成功破解癌化疑慮


台灣幹細胞研究新突破!

國家衛生研究院首創利用胎兒臍帶血管裡的內皮細胞,將其轉變成「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又稱為萬能幹細胞),同時成功將目前在相關研究上最引發疑慮的兩個致癌基因剔除,研究認為將降低未來細胞移植後的癌變風險,讓國內人體器官修復、再生的希望又邁進一步

幹細胞是人體內具有分化能力的細胞,透過誘導可發展出各種器官和組織,如肝臟、神經、血管細胞,用來修復、替代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用以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相關問題,但由於過去只能從胚胎細胞中獲得,飽受道德爭議。

二○○七年,日本及美國科學家分別宣布,將普通的皮膚細胞轉化為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的iPS細胞,這是世界第一次以體細胞而非胚胎作為幹細胞來源,當年即被《時代》雜誌票選重大科學發現之一。

然而,普通細胞在誘導成iPS細胞過程中,必需注入四個關鍵基因OCT4、SOX2、c—MYC及KLF4,但近年後續的研究證實這四個基因中,c—MYC及KLF4具有使細胞癌化的風險,臨床使用上有相當疑慮。對於癌化疑慮,台灣試圖找出破解之道,以只注入兩個非癌化基因,即成功將內皮細胞轉化成iPS。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顏伶汝表示,研究團隊嘗試用胎兒臍帶血管裡的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發現僅植入兩個非致癌性基因OCT4及SOX2,即成功將HUVEC內皮細胞轉變成iPS細胞。顏伶汝進一步指出,研究能成功關鍵在於,新生兒臍帶血管中HUVEC內皮細胞即有豐富的KLF4基因表現,而初步器官分化結果顯示,此iPS細胞有成功分化出神經、皮膚、血管、肝臟等細胞的潛力

目前研究尚處在實驗室階段,臨床運用上仍有許多瓶頸。顏伶汝表示,未來若能利用在藥物測試,觀察藥物在iPS細胞分化成的個別器官、組織細胞中的代謝情形,測試藥物毒性,對於新藥研發跟藥物副作用掌控,助益甚大。目前該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心血管領域雜誌(ATVB)網站。

2010-08-10 中國時報 邱俐穎 / 台北報導

-----------------------------------------
國衛院幹細胞研究 添佳績

國家衛生研究院在幹細胞研究成果上再添佳績,該院的幹細胞研究團隊,成為全球第一個以2個基因,將臍帶血管內皮細胞轉化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且在轉化過程中,還去除會讓細胞在分化過程癌化的2個基因。

國衛院在98年成立細胞及系統醫學所,並參加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的幹細胞旗艦計畫,主導訊息傳導分子對於幹細胞存活生長及調節分化的研究,前述從臍帶血管內皮細胞轉化為誘導多功能細胞的研究,就是旗艦計畫之一,參與研究者包括有國衛院細胞及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顏伶汝、林秀芳及台大婦產部醫師嚴孟祿

顏伶汝指出,研究團隊是試著以胎兒臍帶血管內的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再送入OCT4及SOX2兩個非致癌的基因,就可以將HUVEC內皮細胞轉變成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不需要加入可能會有致癌疑慮的KLF4基因等,且在內皮細胞轉變為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時,也有不錯的效果,這對於成體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將有相當大的助力。

由於HUVEC內皮細胞取自新生兒的臍帶,等於是將現在廢棄物拿來作為救人的良藥,容易取得且沒有太多技術困難等,更重要的是可以避開目前關於胚胎幹細胞的爭議,但卻具有如同胚胎幹細胞相同的功能的益處,這將會有助於幹細胞的研究邁進一大步。

2010-08-10 工商時報 張令慧 / 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