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兩則報導, 皆為誘導自身細胞轉化為幹細胞之研究. 雖已能複製整隻老鼠, 惟距離人類應用, 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之治療, 仍有漫長之路. 感謝 & 加油!
-----------------------------------------------鼠膚細胞複製鼠 幹細胞大突破
黑色的皮毛、長長鬍鬚,複製鼠「小小」(Tiny)看上去和普通小老鼠沒有兩樣,但廿三日它突然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照片攻上多家歐美媒體網路的頭版。
一夜成名的小小只有九個月大,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廿三日發布新聞說,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誘導多功能細胞」(iPS)複製出完整的活體實驗鼠,證實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對此研究成果極為重視的《自然》雜誌,特別為此召開一項國際記者會,認為將一隻成鼠的皮膚細胞,改變成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多功能性,是幹細胞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過去的生物複製研究,由於只能從胚胎中獲得幹細胞,因此倫理爭議不斷。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在二○○七年發現了用皮膚細胞等普通細包「仿製」幹細胞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獲取的幹細胞,稱為「誘導多功能細胞」。
「誘導多功能細胞」是否能和胚胎幹細胞一樣全能,是否能和胚胎幹細胞一樣在醫療上得到應用,之前一直未能獲得證實,直到「小小」的出世。
此項研究由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曾凡一主持。周琪和曾凡一是以病毒為載體,向老鼠的皮膚細胞中注入四個基因,將其改造為iPS細胞,然後才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一個老鼠胚胎,再把它植入代孕實驗鼠體內,廿天之後,「小小」誕生。
目前「小小」已經是爺爺輩的複製鼠了,在去年十月培育出「小小」之後,實驗室又培育出另外廿七隻實驗鼠,目前第二代鼠已有數百隻,第三代鼠也有超過一百隻了。
此前,科學界對iPS細胞的另一種擔心,是在對細胞基因進行重新編程的過程中可能產生腫瘤,但所幸並沒有發生。iPS細胞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成為實施器官再生醫學和現代生物細胞療法的重要細胞來源。
不必仰賴心臟移植 科學家著眼自身幹細胞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已藉由從結締組織細胞誘導出的幹細胞,試圖用來修補因心臟病發作導致的某些損害。
這項概念利用老鼠進行研究,先試著利用產生的誘導式多能性幹細胞(iPS)治療心臟疾病。
這項研究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利用病患自己的細胞修復他們心臟,而不需要仰賴捐贈心臟。器官移植供應來源少且為避免身體產生排斥,需要服用危險藥物。
任職於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Rochester)梅約醫院(Mayo Clinic)的研究作者泰爾吉奇(AndreTerzic)指出:「此iPS創新革命性研究為應用立下基石。」
他說:「透過先進的細胞核重設技術,我們應能夠改變成人細胞的發展路徑,並客製所需要的心血管再生藥物。」
泰爾吉奇和他領導的團隊將構成結締組織及傷痕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進行基因重設,讓他們成為幹細胞,可以發展形成新的心肌。
他們將這些細胞移植到心臟受損的老鼠身上,發現4週內細胞已可以讓組織結構損害停止,恢復心臟病發後受損心臟肌肉的功能,且可在受損部位再生組織。
幹細胞讓再生醫學發展潛力無窮,它有可能讓實驗皿的研究,能夠取代因疾病、意外、戰爭或是正常損害受損的心臟、肝臟、皮膚、眼睛、腦、神經及其他細胞。
這類研究也對如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及第一型糖尿病等治療提供很大的可能性。但前述研究進展仍有限,主要是因這類疾病常在胚胎階段就已存在。
這項iPS細胞治療尚未獲得人體試驗許可,實際應用於治療可能仍需多年;這項研究刊登於「循環雜誌」(Circulation)。
中央社芝加哥法新電 譯者:陳蓉 Central News Agency 2009-07-21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091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