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可提高胰島細胞產量的新方法

《世界胃腸病學雜誌》:新方法可提高胰島細胞產量
2007-10-30 來源: 生物通

胰島細胞的短缺限制了胰島移植的發展。在10月21日的《世界胃腸病學雜誌》(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報導的一種新方法則對提高胰島細胞的產量產生重大影響。這篇文章無疑會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這篇文章描述了通過PDX-1轉染導致的大鼠胰管(pancreatic ductal)上皮細胞分化產生胰島素細胞的過程。

近年來,研究人員雖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時間來誘導胚胎幹細胞、胰管上皮多功能祖細胞和骨髓幹細胞分化產生小島細胞,但是細胞分化和生長培養過程所需時間很長。而且,發生分化的小島細胞的數量和小島所釋放的胰島素量不足以滿足臨床需要。

為 了縮短分化所需的時間並提高胰島素細胞的產量以及增加胰島素釋放量,Liu博士等人將PDX-1轉染到原始胰管上皮細胞,然後將被轉染細胞分化產生胰島素 細胞。在轉染細胞中,研究人員檢測到了PDX-1和胰島素mRNA蛋白的表達。這意味著危險的PDX-1可能在分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並且轉染細胞能夠 產生更多的胰& #23707;素細胞並在誘導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

這項研究的結果暗示會有更多的需要進行小島細胞移植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而受益。由於全世界糖尿病發生率的上升,這項新的成果值得糖尿病研究人員的關注。

http://www.cndm.net/site/viewnews-14736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有第一型糖尿病相關劇情的電影- 顫慄空間

顫慄空間

陳國群醫師

[影片介紹]--Panic Room 顫慄空間
哥倫比亞影片(Columbia Pictures),2002年
導演: David Fincher 大衛芬奇
女主角 : Jodie Foster 茱蒂佛斯特 ---飾演 Meg Altman梅格
女兒 Kristen Stewart ---飾演 Sarah莎拉
歹徒: Forest Whitaker 黑人 ---飾演 仁慈的作案人- Burnham柏漢
Dwight Yoakam---飾演 大壞蛋 Raoul拉烏
Jared Leto---飾演 作案計畫人 Junior 朱尼爾
年代:2002年
片長:144分鐘
片源:DVD

顫慄空間 作者: 韓燕馨(Grace Harn)

梅格(Meg Altman) 是個單親媽媽,帶著女兒莎拉(Sarah),住進紐約西區一棟新買的豪宅中,此豪宅總共三層樓,房間大,房間多,不但有電梯,還有一間很特別的避難室,避 難室機關重重,加以銅牆鐵壁,可以說沒人能過侵入,可是搬進去住的第一天晚上,他們的房子就遭到三位歹徒闖入.

三個歹徒的作案,是由朱尼爾(Junior)計畫的,原先只夥同柏漢(Burnham)行事,卻臨時邀約另一位柏漢不認識的拉烏(Raoul)助陣,三個 歹徒自己也下一跳 ,他們沒預料,新屋主會這麼快住進來,柏漢首先有退出的念頭,他說:有人在裡面就不行,我要退出,朱尼爾保證:沒有人會受傷!來安撫大家,柏漢問:如果女 主人有槍怎麼辦? 這時拉烏亮出夾藏的手槍,柏漢更慌了,Who are you ? I Am Raoul ,後來證明拉烏是一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真正歹徒!

母女在一陣驚慌中,趕快躲進避難密室中,問題是歹徒並不要他們的東西,歹徒的目的卻是要進入這間密室,因為在裡面的保險箱,藏著一大筆錢財,歹徒在灌瓦斯 逼迫母女出來失敗時,壞人之一的朱尼爾也是作案計畫人,想中途退出,被心狠手辣的傭兵拉烏兩槍斃命,在一場鬥智的過程中,梅格的前夫趕來營救,竟被拉烏打 個半死,癱在一旁,此時女兒莎拉,出現低血糖反應,原來他患了第1型糖尿病,自從母女自己關進密室後,就未再進食,此時腕部手錶狀的血糖監視器,顯示血糖 一直往下掉

[影片1:13] 底下是當時的對話

媽 我又昏又餓
來 喝下去 喝多一點水 [註: 理論上無效 而且還可能把血糖稀釋得更低]
你降到四十幾了
我得幫你增加血糖 [註: 腕錶血糖監視器顯示在42 ]
你聽得見我嗎?
我只是頭昏 還沒聾
不錯! 還會頂嘴 很好!
你找到什麼吃的嗎? 糖果或甜的東西?
再找一找吧!
媽 我找過了
我們得冷靜下來 知道嗎?
只要冷靜 就不會有事的 要冷靜! [註: 冷靜不動 比較不會消耗血糖]
你搞得我很緊張
對不起
要是如果血糖繼續掉下去 [此時腕錶發出刺耳的警戒聲 女孩開始抽筋]
老天爺 躺下 躺下
你不會有事的 堅強點 [此時母親按住女兒 對抗抽筋]
寶貝 快結束了 [一分鐘不到,彎曲的腳趾 又伸展開來 全身痙攣也漸次緩解 然後陷入半昏迷]

[影片1:22]黑人歹徒柏漢看了女孩不忍 ,他想替她打針 ,可是又手忙腳亂 ,雖然作案乾淨俐落 ,拿起針筒 ,卻有如千斤之重!

底下是他們的對話

你需要這個? [柏漢指著注射包 莎拉 點頭 ]
你能自己來嗎? [莎拉 搖頭 ]
你若沒注射會怎樣?
昏迷 死亡
要是有警察進來 我就割斷她的喉嚨 [拉烏吼叫 ]
但是 請幫他注射 拜託 拜託 [媽媽在密室外哀求 ]
不要替她打針 她會報案 [拉烏吼叫 ] [而且不准莎拉看他]
我只是從電視看過 [柏漢]
你得教我怎麼做
這個? [莎拉 搖頭 ] [然後又倦怠地闔上眼皮]
這個? [柏漢拿出一個紅色像鉛筆盒的東西 裡面有裝粉劑的玻璃瓶 另有預填溶液的空針瓶子上寫著禮來藥廠製造的升糖素--Glucagon 1mg-Lilly, 柏漢試著把兩種混在一起 ]
這樣打嗎? (like this?)
彈一下 [莎拉 示意要輕彈針筒 好把前面的空氣排出 ]
我真希望有能能力讓我孩子住這種房子 [柏漢若有所感的述說心裡的話 也許他正掛念著孩子]
不是我不努力 有時候事情就是不盡如意
好了(Done) [指注射完成]
本來是不該如此的 他都計畫好了 [柏漢再次喃喃而語] [他指朱尼爾]
謝謝 [莎拉 有氣無力地道謝 ]
這房子本來沒人住的 否則事情也不至於如此 [柏漢再次感嘆]

莎拉終於脫離了險境,神智也慢慢恢復起來

柏漢在鑽開保險櫃後,拿到千萬元的債券,大壞蛋拉烏於是夾持莎拉,想逃出,可是拉烏卻被母親 梅格襲擊倒地,柏漢趁機開溜,這時的拉烏獸性大發,他把梅格打倒後,還拿起大鐵鎚,往梅格的頭部匝去,莎拉在一旁哭嚎無助,莎拉的父親早被修理得不成人 形,縮成一團,正當千鈞一髮之際,柏漢趕回,開槍打死拉烏,但也因為他再回來,而被趕來的警察逮捕,風雨中柏漢舉起雙手投降,24張高價的債券,隨風而 去,應了自己的話:

不是我不努力 有時候事情就是不盡如意


這是一部有關第1型糖尿病的影片,筆者強力推薦大家來看,片中對低血糖反應,有相當生動的描述,看了一遍,保證印象深刻,筆者建議把它列為糖尿病衛教基本 課程之一, 選在中午時段,一面吃便當,一面欣賞,所謂寓教於樂也!

另外我們也可以藉由此片,體會美國對糖尿病病童的照護,可以說無微不至,特別是共同照護網的理念,更值得我們的學習!

對於本性善良的柏漢,我們好像又可以把歹徒,分成好的歹徒與壞的歹徒!



[相關網站]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網站 http://www.tade.org.tw
糖博士 陳國群醫師專欄 http://www.tade.org.tw/DR/DR.htm
低血糖反應 http://www.tade.org.tw/DR/08-01-01.Hypoglycemia.htm
顫慄空間 --影片介紹 低血糖 http://www.tade.org.tw/DR/08-01-01a.PanicRoom.htm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清大宋信文團隊研發口服胰島素 通過動物試驗

清大宋信文教授研究利用奈米材料包覆胰島素, 經口服後不會被胃酸分解. 10年後有機會造福第一型糖尿病友!
宋教授的網址:
http://www.che.nthu.edu.tw/science/research/hsing-wen%20sung.htm

-------------------------------------------------------------------------------------

【蘋果日報96年1月11日記者何豪毅、蔡文英、甯瑋瑜╱綜合報導】

新竹清華大學化工研究團隊歷時三年研發,從蝦殼素提煉出幾丁聚糖,運用奈米微粒科技,將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包起來,以口服方式進入人體,以防胃酸分解,喪失療效,免除病人挨針注射之痛,堪稱患者福音。目前通過大白老鼠的動物實驗獲致初步成功。

醫學突破

該項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生物巨分子》(Biomacromolecules)期刊,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昨報導此事,全球矚目。

不過,藥物尚待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大型動物實驗與人體實驗才能上市,研究員透露:「若十年內能上市,已是破世界紀錄的快速度了。」然而消息昨晚傳回新竹清華大學,不少人驚訝:「真的哦,真是太厲害了!是台灣之光!」

糖尿病患可免挨針

該項研究由四十八歲的清大化工系教授宋信文擔任計劃總主持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炯東、萬能科技大學教授糜福龍、清大化工系助理教授湯學成等共同參與。昨《蘋果》記者向宋信文報此佳音,宋教授聽完後說:「哦!我還不知道BBC報導這件事。」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說,胰島素屬蛋白質,經胃部會被胃酸破壞,醫界一直以來都希望能找出克服胃酸破壞的方法,因此目前對糖尿病患者只能施以皮下注射胰島素,宋信文研究團隊研發奈米幾丁聚糖包裹在胰島素外且用口服,免除糖尿病患者一天打三針的皮肉之痛。

蝦殼提煉抗胃酸物

宋信文說,研究計劃構想是以蝦殼素提煉出來的幾丁聚糖(Chitosan)與聚麩胺酸(Poly-γ- Glutamic Acid, γ-PGA)合成為100~200NM直徑的奈米微粒載體,包覆胰島素而成為新藥物,可通過胃酸到達小腸,經由幾丁聚糖對腸壁的合成效用讓小腸吸收胰島素,達到治療糖尿病效果。

參與研究的清大博士畢業生林宥欣指出,此計劃獲國科會支持三年前展開研究,去年進入白老鼠實驗階段,初步完成五組三十隻大白老鼠的對照實驗,發現奈米載體的口服胰島素成效頗佳,服用後八小時仍抑制患者體內葡萄糖達百分之五十五,甚至比注射型胰島素效果要好。全球有三億人以上的糖尿病患,糖尿病藥物市場超過四十億美元,因此該計劃獲不少藥廠矚目,研究團隊已準備向美國等地申請專利。

奈米微粒包覆胰島素計劃

☆英文名:Insulin-loaded Nanoparticles
☆使用材料:胰島素(Insulin)、幾丁聚糖(Chitosan)、聚麩胺酸(Poly-γ- Glutamic Acid, γ-PGA)
☆創新方法:改變傳統注射胰島素方式,研究將胰島素以奈米微粒為載體,以口服式補充糖尿病患的胰島素
☆克服問題:經由消化道,胃酸將破壞蛋白質,且小腸上壁難以吸收親水性結構的胰島素
☆優點:
.口服藥方式供糖尿病患使用,避免一天三次注射之不適。
.一次服藥藥效時間預估八小時,可於睡醒後未進食前、下午與睡前服用即可。
.開發新藥攜帶方便,患者較不受服藥型態限制生活。

註:此研究尚待人體實驗、藥品核准等程序,樂觀估計上市時間還要十年。
資料來源:宋信文研究團隊

宋信文 48歲
.學歷:東海大學化工系學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化工系博士
.經歷:喬治亞理工學院生醫工程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
.專長:醫學工程、化學工程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運用「奈米發射機」技術偵測血糖

奈米技術有機會領先其他生物科技, 造福第一型糖尿病友!
-------------------------------------------------------------------

奈米收音機 微型順風耳

閻紀宇 中國時報 2008.03.11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學家柴特(Alex Zettl)設計出一具奈米收音機(nanoradio),主要電路只需一根奈米碳管(carbonnanotube),形體微小但意義重大。未來不但可用於手機、環境偵測器等各類無線通訊器材,還能夠化身為醫療尖兵,深入人體打擊疾病。

柴特的團隊5年前開始研究無線電裝置微型化,發現只需一根奈米(10億分之1公尺)碳管就可滿足主要功能。將碳管置於金屬正負電極之間,通以微量電壓,它就會感應周遭的電磁振盪,先轉化為機械振動,再轉化為電脈衝,從揚聲器播出。

研究人員將改進新裝置,讓它除了接收訊號,也可以發射訊號,成為「奈米發射機」(nano transmitter)。這類裝置用途廣泛,可附著在微型化學物質偵測器上,注射入糖尿病患血管,偵測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適時送出警訊,甚至直接啟動病人體內的給藥裝置,及時對症下藥

(取材自Technology Review)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吃對了,血管就順暢!

這篇文章非常適合糖尿病友參考!
--------------------------------------------

飲食攸關體內血管的健康,吃錯了,血管通道越來越狹窄,吃對了,血流可就一路暢通無阻了。

諮詢/林子又(台安醫院營養師)
文/吳靜美

現代人常暴飲暴食,又少運動,活動力減少使得熱量無法代謝出去而堆積在體內;加上食物又過於精緻,多油、多糖、少纖維成了現代人飲食的通病,無形中在身體內累積了過多油脂,導致血脂肪過高,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接踵而來。

台安醫院營養師林子又表示,當血液中的脂肪分子過高,就容易堆積產生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硬化,就是因為脂肪衍生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很高,使得血流不順暢、容易凝結使血管受阻,導致血管局部細胞死亡所造成;狹心症就是冠狀動脈硬化的結果,導致心臟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養分,因此患者會覺得胸悶、胸痛及強烈的壓迫感。而一般人熟知的中風,也是因為膽固醇或血壓過高,導致腦血管阻塞或破裂,所產生的腦梗塞或腦溢血。
不過膽固醇並非都是不必要的。人體需要一定數量的膽固醇,因為細胞表層的脂蛋白需要膽固醇合成,才能正常運作。膽固醇的來源,80%自肝臟自行合成,其餘的20%則由食物中攝取而來。

林子又表示,由食物中吸收並藉由肝臟及小腸合成的膽固醇,可分成好膽固醇(HDL)及壞膽固醇(LDL)。血液中的LDL太高,血液會比較黏稠、流速慢,易造成血管阻塞,這就是動脈硬化的元凶;相反的,HDL會把LDL「抓」回肝臟裡代謝,而不停留在心臟或動脈血管中,使血管暢通。所以飲食得不得當,與血管的健康息息相關,根據研究,體內膽固醇值每減少1%,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可減少2%,而要減少體內的膽固醇,吃對食物最重要。

有害食物1─動物性油脂

不過,愈是操之在我的事情,有時候卻愈不容易做到,飲食控制就是這樣。有些對心血管有害的食物應該避免食用,但這往往是一般人最喜歡吃的東西。

林子又指出,最直接影響體內膽固醇的,並不是食物中所含膽固醇的量,而是動物性脂肪酸的攝取。動物性脂肪酸通常屬於飽和性脂肪酸,進到人體會使膽固醇直接升高,例如動物性油脂,如豬油、雞油、牛油及家禽、家畜等肉類所含的皮脂類及肥肉等。另外,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及棕櫚油,飽和度也很高,還有常見的糕點、咖啡或奶茶中的奶精等,就是用棕櫚油或椰子油製成的,最好少吃為妙。其次是食物中含膽固醇高的如內臟及蛋黃和海鮮類帶有卵的蟹黃、魚卵、蝦卵、烏魚子等都應少吃。

在其他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又分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前者如葵花油、大豆油、芥花油等油類,而黃豆及其製品中所含的脂肪也屬於此類;後者如橄欖油、苦茶油、花生油、葡萄籽油、堅果等油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總膽固醇,但HDL也容易跟著下降,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同樣可以降低膽固醇,卻不會降低HDL,所以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食物中往往已含有很多的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在用油時,比較建議使用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

有害食物2─反式脂肪酸

林子又指出,植物油經過氫化後,目前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殺手。植物性氫化油如瑪琪琳、烤酥油等,因為經過氫化易形成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不但會使 LDL增加,還會減少HDL,對人體危害甚大。如果一定要用,從外觀來看,條狀愈硬的植物性奶油,反式脂肪酸的氫化程度愈高;質地愈軟,氫化程度也比較低。另外,植物油經過高溫烹調,也會裂解形成反式脂肪酸。食物中如烘培西點、炸薯條、炸雞塊、甜甜圈等,都可能含有很多的反式脂肪酸,不宜多吃。

有害食物3─油脂總量多

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也不宜攝取過多,因為過多的油脂,會使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上升,對心血管仍是傷害。一般建議,高血脂症的患者,每天攝取的熱量中,25%~35%可來自油脂類,其中飽和脂肪酸占7%、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占10%、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不能超過20%;至於一般人,則25%~30%的熱量可來自油脂,但用油還是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宜。因此,喜愛油炸、油煎、油酥等烹調食物,或喜食糕點者,該控制一下囉。

有害食物4─精緻甜食

常吃太多精緻的甜食,例如飲料、蛋糕、巧克力、酥餅、糖果等的人,也必須克制。林子又表示,過多的糖分攝取,會在肝臟轉變成肝醣,當肝醣太多,就轉變成脂肪囤積。如此一來,不但會變胖,體內的三酸甘油酯也會上升,影響心血管健康。

如果喜歡甜食,建議微糖即?i,或使用蜂蜜代替精製糖,但蜂蜜的量仍不可過多,否則同樣有轉變成脂肪囤積的問題。

有害食物5─菸

另一種對心血管有害的食物,是菸和過量的酒。菸草中所含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引起動脈硬化,所以一定要禁止。至於酒,根據研究,適量紅酒可減少冠狀心臟病的罹患率,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30公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份(15公克酒精)即可,過多的酒仍會合成脂肪,增加膽固醇的負擔。

有益食物1─全穀類

吃錯食物有害,同樣的,吃對食物有益心血管健康。林子又指出,膳食纖維不被腸道消化吸收,又有可增加飽足感的醣類分子,可減少腸道中膽固醇吸收及肝臟合成膽固醇的功效,並降低LDL,所以對心血管有很大助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五穀雜糧、燕麥等全穀類、蔬菜、水果、未加工的乾豆類(紅豆、綠豆等)、堅果類、海藻類、菇菌淚等。建議每天的主食中,至少1/2~3/4碗為五穀雜糧飯;每天至少吃1碗半以上的蔬菜、2份拳頭大小的水果,及30克的乾豆類或堅果類。

此外,堅果類食物如芝麻、腰果、杏仁、核桃等,富含纖維質、礦物質、維他命等營養素且熱量比同份量的植物油還低,可降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因此建?釣C周至少吃2、3次,每次大約一把的量(約8克)。

有益食物2─深海魚

深海魚富含ω-3脂肪酸,可減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並降低LDL,因此如秋刀魚、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根據研究,每周至少要吃2次,每次約2~3湯匙的量。

有益食物3-黃豆

黃豆或其製品因不含膽固醇,又富含纖維質及可降低膽固醇的大豆異黃酮,因此建議,每天所食用的魚、肉、海鮮、蛋類等食物中,一部分由豆製品取代,可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進而降低膽固醇的形成。

有益食物4-植物固醇

另外,植物固醇存在於黃豆、綠花椰菜、芝麻、香蕉、堅果類等食物中,其結構與膽固醇相似,會影響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進而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建議可多選擇這些來代替同類食物。

有益食物5─五顏六色的蔬果

林子又指出,LDL之所以有害,是因其常在血管壁上,經氧化後被免疫細胞吞入形成泡沫細胞,堆積在動脈管壁上,使管徑變狹窄,影響血液流動進而讓血壓上升。而含維他命C、E及β-胡蘿蔔素等高抗氧化劑的蔬果,可清除自由基,防止LDL氧化避免形成泡沫細胞堆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些高抗氧化劑的營養素存在於各種顏色鮮艷的蔬果中,例如紅西瓜、紅葡萄柚、芭樂、番茄、奇異果、青椒、南瓜、胡蘿蔔、大蒜、洋蔥、堅果種子類等。所以食物中的顏色愈多,對心血管愈好。


常春月刊 NO.297期 2007.12月號 http://www.lohasevergreen.com.tw/knowledge/KnowledgeContent.aspx?ids=2309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腸病毒可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


ID53837
Subject/TitleComparison of Nucleotide Sequence of p2C Region in Diabetogenic and Non-Diabetogenic Coxsackie Virus B5 Isolates
Alternative Title引致與非引致糖尿病之克沙奇B5病毒株其p2C核酸序列之比較
Author周正忠(Cheng-Chong Chou);林貴香(Kuei-Hsiang Lin);柯冠銘(Guan-Ming Ke);董宜青(Yi-Ching Tung);趙美琴(Mei-Chyn Chao);鄭貞英(Jeng-Yin Cheng);陳百薰(Bai-Hsiun Chen)
Journal Title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Vol./Publishing Date20卷11期 (2004/11)
Page(s)525-532
Language英文
Abstract腸 病毒是導致第一型糖尿病病因之環境促發因子,B群克沙奇病毒其2C蛋白中有六個胺基酸序列(PEVKEK)與第一型糖尿病之主要自體免疫抗原:麩胺酸脫羧 酵素(65GAD)之序列相同。從1995至2002年吾人從南台灣收集22株克沙奇B5病毒,其中四株來自於四例新發作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另收集已發表 原型2株。所有22株克沙奇B5病毒株皆以免疫螢光及中和試驗鑑定確認。吾人比較22株引致關第一型糖尿病和非引致糖尿病克沙奇B5病毒株其2C蛋白 300個核酸序列,結果發現南台灣22株克沙奇B5病毒核酸序列僅有0.3-10%之相異性。四例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克沙奇B5病毒核酸甘序列僅有2.4- 3.4%之相異性。此南台灣22株克沙奇B5病毒與已發表克沙奇B5病毒原型珠2C蛋白核酸序列比較顯示有18.4-24.1%之差異。除了96- 1214病毒株外,所有其他與糖尿病相關及非糖尿病之病毒株2C蛋白亦皆含有PEVKEK。本研究顯示南台灣22株克沙奇B5病毒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 性,引致與非引致糖尿病之克沙奇B5病毒株應無不同,吾人認爲第一型糖尿病之病因中其他因素,如HLA基因易致病性及自體免疫抗體可能亦扮演重要之角色。

Enteroviruses are environmental trigge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DM). A sequence of six identical amino acids (PEVKEK) is shared by the 2C protein of Coxsackie virus B and the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 molecules. Between 1995 and 2002, we investigated 22 Coxsackie virus B5 (CVB5) isolates from southern Taiwan. Four of these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four new-onset type 1 DM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We compared a 300 nucleotide sequence in the 2C protein gene (p2C) in 24 CVB5 isolates (4 diabetogenic, 18 non-diabetogenic and 2 prototype). We found 0.3-10% nucleotide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isolates from type 1 DM patients, there was only 2.4-3.4% nucleotide difference, and there was only 1.7-7.1% nucleotide difference between type 1 DM isolates and non-diabetogenic isolates. Comparison of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between prototype virus and 22 CVB5 isolates revealed 18.4-24.1% difference. Twenty-one CVB5 isolates from type 1 DM and non-type 1 DM patients contained the PEVKEK sequence, as shown by the p2C nucleotide sequence. Our data showed that the viral p2C sequence with homology with GAD is highly conserved in CVB5 isolat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iabetogenic and non-diabetogenic CVB5 isolates. All four type 1 DM patients had at least one of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lleles HLA-DR, DQA1, DQB1. Other genetic and autoimmune factors such as HLA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GAD may als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in type 1 DM.

Keyword(s)核酸序列定序,克沙奇B5病毒,第一型糖尿病;nucleotide sequence,Coxsackie virus B5,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CEPS CategorySubject Catagory>Medical & Life Science>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