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韌性的力量

願所有一型糖尿病病友及家屬, 克制任性, 培養韌性, 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

四個戰勝逆境、主宰人生的方法

安琪拉‧麥德森本來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憲兵,因為背傷嚴重而提早退役。她接受手術治療,醒來時卻被告知她的脊椎骨穿透,導致腰部以下癱瘓,至少一、兩年無法走路,也許永遠無法走路。「我經歷了一段完全感覺不到希望的時期,」四十七歲的她來自加州長灘,是一位單親媽媽。

一開始,看來真是毫無希望。她丟了工程師的工作,變胖到超過三百磅(約一百三十公斤)。然後,她碰到一個轉折點。一個醫師說她在「浪費生命」,這句話點醒了她,她發誓不計一切代價,重新找回人生。十四年過去了,麥德森努力接受訓練,成為第一位划船橫渡大西洋的殘障女性。多年來,她得過無數獎項:划船、游泳、衝浪、棒球、推鉛球、標槍、舉重、撞球。

麥德森是研究學家稱為「有韌性」的那一種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有辦法復原,讓我們不禁想像,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在壓力下,我們會反撲還是遭擊潰?

哈佛醫學院助理臨床心理學家羅伯‧布魯克博士表示:「從出生以來,有些人就在遭遇逆境時較有韌性。」但是,生物性並非命運,生活經驗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在經歷人生最艱難的困境,例如強暴、致命疾病、孩子的死亡後,具有韌性的人有一些共同特性,可以供其他人參考,」他說。

1.他們主導自己的人生

麥德森復原的關鍵之一,在於重拾過去曾帶給她力量的事物:運動。她參加女性輪椅籃球隊,教會自己使用膝蓋衝浪。專家說,這正是有韌性的人最重要的共同特性:他們不把自己當成受害人,不認為命運操控在他人的手上。「把自己的問題怪罪在他人身上,等待他們解決是很容易的,」精神科醫師史蒂芬‧何林表示,「但是,這樣永遠無法迎接挑戰,也無法見證自己的力量。如果把自己看成解決問題的人,生活將會煥然一新。」

一項長達十二年的研究,追蹤伊利諾貝爾電話公司(Illinois Bell)的員工。貝爾公司曾大量裁員,兩萬六千名員工大概裁掉一半,大部分留下來的員工都曾經歷創傷或逆境。比起感覺絕望的員工,有韌性的員工較少出現與壓力相關的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在面對巨大變動的過程中,能茁壯成長的人具有三個共同特性:他們視問題為挑戰,接著決心正面面對,並希望對結果產生影響。

●你可以這麼做:找到自己的力量

回想自己過去戰勝困境的經驗,藉此勉勵自己。有韌性的人不只會從艱難的經驗中學習,也會肯定自己的長處。何林醫師面對來自機能不良家庭中的成人和兒童時發現,在人生的經歷上表現較好的人,都有「倖存者自尊與光榮的象徵」,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不被逆境打倒,還能有傑出表現而感到驕傲。

「有韌性的人專注在自己可以影響的部分,不會花時間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布魯克表示,「一旦有了主控人生的感覺,你就會開始了解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2.他們追求人際關係

奈德‧郝威爾醫師的童年並不好過:「我的父親患有躁鬱症,繼父酗酒又家暴,母親也酗酒,我還有兩種學習障礙:注意力不足和閱讀障礙。」雖然他的父親是個有天分的老師,母親也對兒子奉獻心力,但父母本身的問題,卻對他造成很深的影響,「在這種環境長大的人,通常不是淪落到監獄就是精神病院,最多只能過著社會邊緣人的生活。」

郝威爾十歲時,母親把他送到寄宿學校,「我的臉上沒有寫著『問題兒童』、『請幫助我』的字眼,但是我親近的幾個老師都特別照顧我,」他解釋,「他們救了我。」現在,他是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有愉快的婚姻,育有三子,並曾出版數本著作,他的多本創作提及他所稱的「人性時刻」──和其他人有意義的連結。

研究指出,像郝威爾醫師這樣非常有韌性的人,會尋求他人的協助。「與受虐兒童相關的研究發現,成年後具有韌性的人,至少曾遇過一個幫助他們的人,」布魯克表示。有些研究人員猜測,和他人產生連結、形成人際關係,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情緒存活技能。研究顯示,比較起人際關係較少的人,有多層人際關係的人(例如擁有來自家庭、鄰居、同事,甚至教會和社區的朋友)壽命較長。

●你可以這麼做:撥出時間做重要的事

杜克大學幾年前進行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自一九八五年以來,認為自己沒有同伴可以談論重要事情的人數增加了將近三倍。「你需要把時間留給自己重視的對象,無論這個對象是家人、朋友,還是你的寵物、花園、靈魂,」郝威爾說,「長期來說,人際關係和嗜好會有支持的效果。」

3.他們讓痛苦激發成長

一九八三年,琳達‧蒙哥馬利於自然攝影師的事業頂峰時,發現自己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損害神經,而失去視力。她非常害怕,「攝影不只是一份工作,是我的使命,」五十四歲,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的蒙哥馬利說,「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繼續運作。」但是,當她聽到醫師的殘酷診斷結果時,也聽到了內心的聲音,「它說,這不是終點,這是開始,」她回憶,「我雖然還有懷疑和恐懼,卻相信事情這樣發生是有原因的。」

雖然已經無法藉由相機和照片表達自己,但她開始寫詩。一九八九年,她出版了《沈默的力量》,結合自然攝影和啟發人心的詩句。她也找到新的工作,成為激勵人心的演講者,創立了「真視野學院」,教導小學生如何親近自己的直覺和想像力。

不幸的遭遇讓蒙哥馬利成長,並讓她產生「在過程中尋找意義」的能力。學者研究強暴、亂倫、重症、天災、戰爭、納粹大屠殺的受害者,以及患有慢性病兒童的父母後,發現有韌性的人,會藉由「凡事皆有正反兩面」的態度重新出發。有些人因此重新欣賞生命,有些人則重新對親近的人敞開心胸。

「克服過一個挑戰之後,你會發展出一種深深的自信和樂觀:我經歷過、挑戰過,而且存活了下來,」訪談過數百位這種倖存者的阿爾‧席伯特博士表示。

●你可以這麼做:強調正面思維

培養如孩童般的好奇心,抓住每個大笑的機會,和朋友歡度時光。發生問題時,這些都會是你最好的資源。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人員芭芭拉‧費德里森博士和其他人發現,在困境時,保持正面的思維──計畫未來、表達愛和感激,可以幫助人更快恢復。「你需要找到方法面對變動的環境,」席伯特說。

4.他們堅持改變世界

來自聖地牙哥的肯恩‧德拉克博士是個組織心理學家,也是有名的執行教練。他曾負責教導微軟、IBM、輝瑞大藥廠等企業高層培養韌性的技巧。一九九六年,德拉克經歷了每個父母最害怕的惡夢:二十一歲的女兒珍娜在印度留學時,於一場交通意外中喪生。那時他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韌性,都無法應付喪子之痛。

「女兒死了之後,我也想死,」德拉克說,「雖然不是想自殺,但是正如許多哀痛的父母一樣,我的人生失去了目的,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消失了。」

不過,那一年過去之前,悲傷的德拉克就開始邁向新生活。他的女兒九歲就獲得聖地牙哥年輕女性實業家的殊榮,為了紀念她,德拉克成立了「珍娜‧德拉克基金會」,旗下的「年輕女性領袖計畫」,每年提供年輕女性領袖數千個訓練課程。德拉克的第二個計畫是「家庭互助計畫」,針對失去兒童的哀痛家庭,提供個人和社區免費的支援服務。在可倫拜高中槍殺案、九一一事件、卡崔娜颶風侵襲紐奧良之後,德拉克和他的員工立即趕赴現場支援。

「這個基金會幫助我療癒,」德拉克說,「當你失去某人的時候,愛還是持續存在,但是無法使用我們習慣的方式表達這份愛,這樣的傷害非常地大。創立基金會,每天以女兒的名義做好事,是另一種說『我愛你』的方法。」

●你可以這麼做:施比受更有福

幫助他人也許是人類自動復原的機制之一。一項研究調查奧克拉荷馬市炸彈事件發生後,那群挖掘瓦礫堆尋找倖存者的救難人員。他們發現,這些救難人員雖然有難過的反應,但事後很少產生創傷後症候群。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告訴研究人員,雖然他們的工作包括搬運遺體,仍然給他們一種「解脫和結束」的感覺。

「我曾經聽說過,在德國集中營,有些人常把自己的最後一口食物分給別人,」布魯克說,「這顯示在任何情況下,人類都有自由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主導生命中唯一能夠控制的──你自己。」

講義雜誌 第268期 Denise Foley/陳靜妍譯  2009-07-14
http://n.yam.com/view/mkmnews.php/6792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