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最小患者6歲 青少年患病率上升要警惕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孩子,長得很瘦弱,每天都要往自己體內注射胰島素,肚皮上、手臂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針眼,他們不能像同齡孩子那樣,想吃啥就吃啥,小小年紀就和“糖尿病”聯繫在一起。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舉辦為期兩天的青少年Ⅰ型糖尿病夏令營今天上午開營,最小的孩子6歲就患有糖尿病。專家指出,受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病毒感染、化學物質等的影響,中國青少年糖尿病出現患病率上升、患病年齡提前的趨勢。
在上午講座現場, 15歲的冉冉告訴記者,她10歲時因為經常感到口渴,出現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症狀,被醫生診斷為Ⅰ型糖尿病,她父親也是這個病,估計是遺傳造成的。在此期間,她因為血糖控制不好,住了4次醫院。“我們和同齡人不太一樣,需要一天4次打胰島素,胰島素必須冷藏在冰箱裏,因此就很少外出。在飲食上要求特別嚴格,少油、少糖、限量,水果只能吃番茄、黃瓜、獼猴桃等。在學校稍微多吃一點,血糖就不正常了。”冉冉說,因為Ⅰ型糖尿病特別容易疲勞,她不能參加劇烈的運動,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現在父親花5萬元為冉冉買了最貴的胰島素泵,她的肚皮上埋有一根針管,像尋呼機一樣大小的胰島素泵就放在褲子口袋裏, “每天只需要在規定時間裏按一下,胰島素就會自動注射到體內,這樣也就不用擔心別人知道了。”冉冉說,不少I型糖尿病青少年都會出現自卑心理,不願意接觸社會,她最擔心的就是今後找不到工作,因為現在高考體檢都要檢查血糖。
“只要科學控制血糖,糖尿病患兒長大一樣可以讀博士、當工程師,一樣可以結婚生子,人們不應在升學、就業等各個方面對他們有任何歧視。”糖尿病專家、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教授劉超今天呼籲。據他估計,目前全國I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患兒約有幾十萬,Ⅱ型糖尿病兒發病人數也在明顯增多。劉超教授說,雖然目前想要根治糖尿病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只要科學使用胰島素等,加上合理膳食,糖尿病患兒完全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他說,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基層一些醫生未能嚴格科學地掌握胰島素用量,二是糖尿病患兒的心理壓力很大。直到今天,絕大多數自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都不敢讓學校、單位知道自己的病情,主要是擔心對自己升學和就業等產生不利的影響。另據瞭解,我國高考入學體檢開始查血糖指標。這個資訊已經引起不少糖尿病患兒家長的不安,劉超教授坦言,糖尿病患兒及其親友所承受的壓力比成年糖尿病患者要大得多,因此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關懷。
2006年08月12日 揚子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