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國內首家逕行胰臟移植 台北榮總醫術獲肯定

國內首家逕行胰臟移植 台北榮總醫術獲肯定

2007/04/22

(軍聞社記者葉亮清台北廿二日電) 台北榮總通過人體試驗計畫,成為國內第一家免申報可逕行胰臟移植之醫學中心,不僅保障病人權益及醫療選擇,對該院的醫療設備、環境及技術更是一項肯定。

台北榮民總醫院表示,該院於九十年通過衛生署胰臟器官異體移植人體試驗許可後,在一般外科石宜銘教授與器官移植小組的努力下,成功地進行了十六例胰臟移植手術,成功率達100%;今年該院向衛生署呈報「人體異體胰臟移植人體試驗結案報告」,已獲得免除胰臟器官異體移植人體試驗之管制,成為國內第一家免申報,可逕行胰臟移植之醫學中心,為第一型糖尿病患及相關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一般外科石宜銘醫師表示:「胰臟移植手術主要為治療第一型糖尿病且已產生合併症的患者,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是由自體免疫系統所引起,病患多在一、二十歲以前發病;在所有類型的糖尿病中,第一型糖尿病的症狀最為嚴重,除了典型的糖尿病三多-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以外,也常伴隨體重減輕與容易倦怠等症狀,有時發作起來,還會產生血中酮酸症、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沒有胰臟或胰臟功能出現重度障礙的人,只要靠注射胰島素及服用高單位的胰消化酵素,並遵照醫囑、配合飲食攝取的定量定食,事實上還是可以活下去。然而,依靠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經過卅年後,約30%出現視網膜病變40%產生腎病變,包括需終身洗腎的尿毒症;60%出現神經病變;此外,也會引起心臟血管疾病。

石宜銘醫師指出,糖尿病引起的合併症,往往才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可以考慮胰臟移植來治療糖尿病以改善或緩減糖尿病的合併症;目前,該院有十六位胰臟移植手術成功的病患中,其中有十五位病患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一位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但恢復情況良好,生活也步入正軌。

石宜銘醫師開心的說:「身為醫療工作者就是多為病患著想、提供病患一個安全且有效率的醫療服務;現在我們通過免除人體試驗計畫,嘉惠此類疾病的病人,給他們更多的幫助」。


胰臟移植免申報 榮總第一家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7.04.20

台北榮總醫護人員解說胰腎移植,患者上方的左右兩腎功能不佳,於是從腦死捐贈者身上取下腎和胰臟,植入體內,恢復功能。

嚴重糖尿病患者,可考慮換胰臟根治糖尿病。台北榮民總醫院昨天宣布三年多已完成十六例胰臟移植,成為國內首家免申報、可逕行移植胰臟的醫學中心。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石宜銘說,北榮三年多來已成功移植十六例,其中十五例是第一型糖尿病,另一例為第二型糖尿病,年紀最大患者五十七歲,最小十九歲。

石宜銘說,這名十九歲男生,九歲發病,每天要打胰島素,常因病好幾天關在屋子不出門,「男生的媽媽哭求醫師,替兒子想辦法」,雖考慮男生還年輕,換胰臟得終生吃抗排斥藥,但男生仍選擇移植。

也有一位四十歲的動物園管理員,小時就有糖尿病,腎功能逐漸衰敗,八年前不得不換腎保命,但仍須注射胰島素,最近醫師建議他可考慮換胰臟,今後可免打胰島素,管理員換了新胰臟,也感謝「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最近也遇到一例,到中國大陸開三次刀,換胰、腎的四十多歲男子,回台後,十二指腸卻腸水滲漏,不得不取出在大陸種入的胰臟,現還在等待胰臟捐贈的名單中。

石宜銘表示,國內第一型糖尿病約有六千到八千人,大多在一、二十歲前發病,除典型症狀吃多、喝多和尿多、容易疲倦外,嚴重時甚至產生血中酮酸症意識昏迷,估計國內約有一千人需要換胰臟。

龍藉泉指出,胰臟移植主要針對第一型糖尿病,並已產生合併症的患者,像是無法正常上學、上班,或常昏倒、意識不清,可能威脅到生命者,可考慮等待胰臟移植。糖尿病引發嚴重腎病變者,可考慮胰腎同時移植,但器官較不易獲贈。

石宜銘說,胰臟比較脆弱,因血管和肝臟相通,萬一手術不慎,易引發血管阻塞或大出血,胰臟移植現在健保仍未給付,須自費廿五萬元,但抗排斥藥健保有給付。

【2007/04/20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